我写博客的时间其实蛮长的。这个“水边树木”也从2004年2月就开始了。
在这之前,也有过类似博客的想法。记得在2002年左右在某教育网络公司时,曾经和当时的老总探讨过建立一个可以供教师们发表随笔的程式,但是又和论坛不同,是一种属于教师个人的记录,也能提供彼此之间的互动。这个应该就是我当时的类似于博客的思路。可惜的是,这家公司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采纳,后来也倒闭了就是。
博客开始流行的时候,许多学校和教师也就敏感地发现了其中潜在的乐趣。比如我们的教学反思,我们的教学随笔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且还可以迅速得到同行们的响应。
我有时候在想,我们在检查教师的教学常规的时候,经常强调要注重教学反思,因为我们都知道,专业成长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一名教师如果想得到自我的专业发展,自我的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对每天的教育教学所做的随笔,应该可以认同是教师的个人反思,而同行们在后面的回复在某种意义来说就是集体反思的体现。平时通过集体教研要实现的,在这里实际上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实现。虽然在现阶段这类的集体反思的质量不是很好,大部分都是空泛的赞扬和肯定。
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不少地区风风火火地在做教师群体博客,不少教师借助这样的手段,通过网络彰显了自己的教学思想,营建了一个全体教育的氛围,可以通过这些博客认识到许许多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的教师。
例如华南师大附小新的Blog天地“日新集”。这个群体博客欢迎每个班的每位同学、每位老师和每位家长,都可以在这里注册成为他们的一员。在这个Blog空间里,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干、诉说自己的故事,与同伴交流,共享学习的成果。目前已经有博客1911人,日志28435篇,评论11527篇,留言1018篇。
再例如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的博客群体,参照他们提供的数据,已经有博客353人,写了日志19974篇,评论99811篇,留言3749篇。
都是那么热闹。学校教师们在群体博客里,把原来学校要求的反思、随笔、点评等等,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自发变成自觉,这样的教师,就开始活跃开始有了生气。
于是,在以前,在发现东渡二小的博客之前,我总觉得我身边寂静了一点,各自为战的多了一点,被动学习的多了一点。
在看东渡二小如水先生的博客,高兴地发现在他的旗下,也聚集了一大批教师,开始撰写教学随笔。
我们可以看看他们的名字:
明月一杯、上弦月、秋燕飞舞、凡、西红柿蛋汤、透明的空间、一米阳光、依然、雅雅小筑、风信子、小小雨点儿、雨点儿、叶子、琪琪珂珂、五颜六色、水晶、雪域之光、雨打芭蕉 斜阳晚照、日有所思、康康柳丁、墨梅花开、竹子心虚、生命如一泓清水、素问(仙草)、正锦、优雅、雨巷、东方巴黎、无忧鱼、Lemon、老树发新芽、蚂蚁勇士、珠光异彩、蓝天白云、悠悠草、东篱把酒、米小鼠、淡墨痕、与孩子一起长大、荷叶圆圆、草芽……
他们都是一些清新的名字,实际在也是一种寓意,预示着在新的具有前瞻性意识的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将会有一个新的面貌。
在周末花了点时间,吧这些团队(如水先生称之为团队,比我说的群体,要更积极一些)成员的博客浏览了一遍,不少已经自觉地涉及到自己的学校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的问题。不少文章可以看到智慧的闪光。成员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很积极,特别是校长的博客,每一篇都有十几篇以上的回复评论。
可惜的是部分博客开设后,更新不够,点到即止。
这样的团队博客能不能发挥以下的作用?
1、体现教育教学反思
2、书写教育教学随感
3、凝聚团队成员精神
4、营建新的学习方式
5、锻造校园新型文化
教育如水,点滴以渐其功,汇聚以积其大。一篇篇貌似随意的反思和随笔,也能聚集出我们未来的教育行家。
杰出的校长,势必带出一批杰出的教师!
再次推荐如水先生的博客。
参考阅读我写的其他类似文章:
1、推荐教育志愿者blog
2、教育BLOG集锦。收集了许多教师的个人博客,当然也有许多群体博客。
3、博客局长。可惜从2006年3月后就没有更新了。
谢谢科长抬爱,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谢谢水边树木的表扬,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不断开创我们学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