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再访真寂寺不得

星期五 , 25, 3月 2022 Leave a comment

说来也有好几年了,知道天竺山有座真寂寺。2020年在天竺山那里呆了俩月,几次起意要去,但都是走到伽蓝殿那里就没有再走下去,看着蜿蜒在树林里的xia小路,以为还很远,最终都没去成。于是今天就乘着阳光正好,再次去了一趟。这次算是找到了,可还是吃了一个闭门羹:疫情期间,所有的寺庙都“双暂停”了,也就是暂停开放宗教活动场所,暂停一切集体宗教活动。我只能在门缝里远远看了看。

天竺山的春天总是很美的。碧桃处处,在路边,在山畔,不经意间总能看到热烈的惊喜。

当然,还少不了黄花风铃木的点缀,让黛绿色的山麓增加了不少亮色。

还有大花玉兰也在陆陆续续开放,估计再等半个月就能看到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的好景致了。

很巧的,还看到蜜蜂兴高采烈的在阳光下逡巡着探索着属于他们的甜蜜。

在真寂寺的山门外,看到几株的柠檬或者是桔子,也开着花,凑近了可以嗅到芸香科特别的香味。我就想起小时候在宁德的山间那漫山遍野的柑橘树啊,穿行其间,那缭绕不去的芳香。这些味道,其实已经深深写进了基因,有时候虽然被岁月淡化,但是只要在一个合适的契机,就会被激发出那悠久的回忆。

想去真寂寺的原因,在于我早早就知道它有着一个神奇的传说。据民国十八年版的《同安县志》记载,说真寂寺原名是义安寺,唐宣宗李忱[chén]曾于会昌三年(843年)在义安寺避难三年。与黄蘖禅师在寺里观瀑吟诗,李忱当皇帝后就赐名真寂寺,又叫真宗寺。真的有这回事吗?我很好奇。这么一座千年古寺,数访而不得,更增添了我探究的心思。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七位皇帝。他到底去过真寂寺吗?

唐宣宗李忱去过真寂寺吗?

详细的无法去考证了,我总想满足一下好奇心啊,就从《同安县志》里提到的唐宣宗李忱的两首诗入手。民国十八年版的《同安县志》的“卷四 山川”有云:唐宣宗居邸时尝遁迹于此,与黄蘖断际和尚观瀑联吟。唐宣宗诗:惟爱禅林秋月空,谁能归去宿龙宫。夜深闻法餐甘露,喜在莲花世界中。其实,百度一下就可以发现,这首诗至少还出现在漳州角美镇白礁村龙池禅寺,据说唐宣宗李忱也去过那里,在那里洗了个澡,吟诵了这首诗。一诗两用啊那是。民国十八年版的《同安县志》的“卷四十一 杂录”还提到唐宣宗李忱与黄蘖禅师在寺里观瀑吟诗,蘗吟云:“穿岩越壑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宣宗续云:“溪洞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据《佛祖统纪》卷四十二记载:“初帝为光王。武宗忌之。拘于后苑。将见杀。中官仇士良诈称光王坠马死。因脱身遁去。至香严闲禅师会下。剃发作沙弥。”这首咏瀑布的联句诗又据说是唐宣宗李忱与香严闲禅师在庐山联句而做。

所以无论是哪一首诗,都不仅仅在海沧天竺山真寂寺出现过,还在漳州龙池禅寺以及庐山都出现过,还有人说是在江西黄檗,那是不是有个模糊的推断可以出来了,唐宣宗李忱可能没去过真寂寺。

唐宣宗李忱有没有当过和尚?

据说,据说啊,唐宣宗李忱逃出宫后,先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白崖山的香严寺,由香严闲禅师“剃发作沙弥”,然后去了杭州盐官的安国寺,又去福建黄檗万福禅寺拜访黄檗希运禅师,然后再到太湖县四面寺,最后才回到长安。

顺便做个数学题,唐宣宗李忱,公元810年出生,他11岁的时候,即821年获封光王。他的长子唐懿宗李漼,公元833年出生,是年唐宣宗李忱23岁;公元846年,会昌六年,武宗卒,宣宗立,此时李忱36岁。同年,他的长女封万寿公主,可惜的是万寿公主生卒年不详,但是即使一出生就有封号,那么就意味着李忱的大女儿是他还在野时出生的。而在840年,唐武宗李炎即位为帝,据《佛祖统纪》卷四十二说法,李忱在此时出逃为僧,那时大约30岁上下,杭州盐官的安国寺齐安法师820年至842年任住持,842年齐安禅师示寂,846年唐宣宗李忱即位后“闻安已终怆悼久之敕谥大师曰悟空。乃以御诗追悼。”可见唐宣宗李忱在杭州盐官安国寺出家至少在842年之前,那时应该在32岁前后。这么算来,李忱在840年前后逃亡到南方游历当和尚,顺带还生了几个孩子,那是不现实的。所以,能不能这么猜测:李忱其实没有当过和尚?这一切都是野史传言?

这次寻访真寂寺依旧不得,只能一边遗憾离开,一边在盘算着唐宣宗李忱的点点滴滴,无论如何还是要去一探究竟。但看来要等疫情之后再来了。在浴龙桥头看到两个姑娘在合影,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慕名而来,毕竟这“一寺一帝一僧”的故事,还是可以让人感慨岁月变迁兴替,为寻古探幽增加一些乐趣吧。

《同安县志》的来源参见:http://www.xmta.gov.cn/qq/rwls/taxz/202105/P020210526587798284875.pdf

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