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因为没有太多的内涵,我无法从书中看出所谓对教育制度和大学教育的批评之类的。因为,这样沉重的话题,不是《中文系》所可以承担起来的。
其实,这本书说的就是一个对自己的青春的回顾,对在学校的理想和社会现实的差距的思索。
写诗,中文系的学生们都会,按照作者说的,现在看来,那时候对文字如此迷恋,真正的原因是文学是个精神避难所。现实中无法找到的自尊,在文字会魔术般变出来;想要逃避无奈,文学为你编个茧子。
在大学校园里面,学生要嘛就是非常外向,如同大师那样带着女生回宿舍的,要嘛就是只能通过书信才能正确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就像师师。但是,无论哪一种人,在情感的追求上,通常都会在以后感到无比后悔
没有那么高尚的事情,无需其他的立意。只是写出了一批大学生……【阅读全文】
1、《我們最幸福》,作者: 芭芭拉·德米克。 不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政权就是流氓政权。幸福还是不幸福,要人民说了算。
2、《天意》,作者: 钱莉芳。 集中了外星人、文明起源、穿越、历史几个比较有看点的因素,消遣看看还是不错的。
3、《铁牛重现》,作者: 那多。 每个世界都是一张平行的扑克牌。你从哪一张来?到底,我应该在哪个世界里?平行的扑克牌中,哪一张才是真正熟悉的世界?……【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笔记四:在战乱的时代,无论南渡,还是北迁,这些大师们的坚忍不拔令我佩服。一个学者的成功,个人努力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人在社会里,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不管你有天大的本事,你总是拗不过这个社会的大潮,只有在这个大潮里,你个人的作用才有可能显现出来,再大的英雄也是这样。如甲骨文大家董作宾,就是得益于风云际会的大趋势,加上自己敏锐的学术眼光和不懈努力,才成大器。
笔记五:在民国历史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如演员,他们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中,随着历史的曲目,一边怀抱着无尽的理想,同时又在践行理想中对未来感到彷徨。每个人都是这样,在理想和彷徨的拉扯之下,继续着自己的生活。他们在历史事变中,得到了信仰的皈依。童第周,读小学的时候,在课本上就见过他的名字,在《南渡北归》第二部中又再次看到,在李庄乡村,实验……【阅读全文】
笔记一:时代造就大师,大师也改变时代。只有在胸怀广阔的大环境下,各种个性特显,纵横俾阖的人才才能在时代的坐标系中找到自己合适而永恒的位置。
笔记二:有时候会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在以前的时代,会有如此多的大师?乃至于到现在我们在喟叹“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其实,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关键在于其固有的风骨使然。
笔记三:这是一个时代,很近又很亲切的历史。小时候,无论是从父母亲的书架,还是图书馆,或者是工作之后自己采买的图书,很多都闪现着这个时代的那些人的名字,呼吸着书页中历史的遗芳,仰慕着他们的风采人格。诸如李济,在他的梦想里,有成就一代学术界大师的追求,却没有捞个大官或弄个百万富翁或千万富翁的追求。没有人愿意留在国外,回国后也没有人考虑到赚多少钱和养家糊口的问题。他们,追求的只有自己的职……【阅读全文】
《国破山河在》:豆瓣链接
副标题: 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作者: 萨苏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年: 2007-7
页数: 321
定价: 33.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ISBN: 9787807135272
血斗南苑 笔记一:失败的原因,通常在于自身。南苑之战,虽然有日军立体攻势的作用,有日军数量的优势,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于29军参战的匆忙、指挥的失调,以及宋哲元审时度势的失当和用人的失察,更可恨的是潘毓桂的叛变。如果没有这些,如果赵登禹、佟麟阁他们活下来,也许历史就会不太一样。可惜,历史只能回味,而无法改写。
猛龙过江 笔记二:明明是残酷的战争,而且是寡不敌众的战斗。当时领空、领海已经被日军飞机和军舰所左右,仅仅军……【阅读全文】
每个世界都是一张平行的扑克牌。你从哪一张来?记得小时候,在夏夜,躺在草地上看着顶上漫天的星星,黝黑深邃的天穹上,那些星星,好像就那样固定在上面,偶尔,很偶尔,可以看到流星闪过。我总会有一点的恐惧:因为,我就会在当时幼小的心灵里,想象,如果我是在另外一颗星星上面,一样地看着地球挂在头顶,但是熟悉的故乡却那么遥不可及,这该是一件多令人恐惧的事情。
……【阅读全文】
晚上看了这部《天意》,完全是源自电子书论坛上的推介。
正好中午无事就下载了,一个晚上读完。
…
……【阅读全文】
花了三天的时间,在我的kindle上看完了这本《我们最幸福》。最早对这本书的介绍是在《凤凰周刊》上看到的,那还是上个月在去重庆的飞机上。当初看了《凤凰周刊》的介绍,说实话,虽然早就知道朝鲜的个人崇拜,知道他们把老百姓的收音机焊定在固定的频率上,但是没有这次阅读完后的那种惊心动魄。
无论是继续在朝鲜的人,还是那些逃离的“脱北者”。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他们选择了逃离,那么这个国家其实已经被国民抛弃。看着书里的描述,“脱北者”到了自由社会后,还要和新生的孩子一样重新探索新世界的规则,体会什么是心灵和肉体的自由,领悟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幸福,还要在深夜慢慢体会那种和现实冲撞的无所适从以及价值观的颠覆,这些,“脱北者”也许要用一生来弥补在拥有亚洲最黑暗的夜晚的时候,所固化的缺失。
……【阅读全文】
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2、《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3、《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黄甫全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5、《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100个优秀教师教学心得》方国才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7、《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林华民著,华语教学出版社
8、《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周勇,赵宪宇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
……【阅读全文】
今天在沙发上呆了一天。一天时间就看了一本书。一本叫做《窗边的小豆豆》的书。
我觉得每位教师或者教育管理者,甚至于家长,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因为,可能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们才会真正去保护每个孩子的童真。
就像小豆豆,因为她好奇,因为她喜欢交流,因为她有各种各样的在成年人看来是西里古怪的想法,所以就被第一所小学给开除了。还好她有一个好妈妈,明白小豆豆需要“一所能够理解这个孩子的性格的学校”,因而保守着小豆豆是因为被开除而转学的秘密,把小豆豆送到了巴学园。甚至一直到小豆豆二十岁才告诉她,这一切就是为了避免孩子“在心里留下自卑的情结”。
每个孩子都会撒谎。我们面临的就是揭穿还是设身处地的感受。面对小豆豆把衣服弄破的谎言,妈妈能为孩子找到撒谎的理由,并且在另外的场合和豆豆沟通,这样的妈妈真是我们的榜样。甚至在小狗洛基和小豆豆游戏时咬伤了豆豆的耳朵,妈妈也能维护了孩子对小狗的爱心。这样的一个个小故事,我掩卷而思,其实给我们做父母的好多启发:孩子的想法,孩子的错误,我们是在没有做一番了解和思考之前就一概否决或者大发雷霆,还是换个角度,换个时间,换个姿势来倾听来理解来保护呢?是只看到孩子犯错误的表象还是看到内在的美丽和天真纯朴?……
……【阅读全文】
今天在外图买了一本《公正与教育》,打算找个时间好好看看。
教育总是会代替人类去憧憬与向往一些美好的东西与事物。快乐、幸福、自由、民主与公正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人们之于快乐、幸福、自由,民主与公正的认识是否能够获得统一?教育之于快乐、幸福、民主、自由与公正的实现能否真正的有所作为?如果有,那么究竟会有多大的作为?
尽管公正性抱怨从根本上说是由教育资源与权利分配制度的不公正而引起的,但是,并不是在任何不公正的教育制度中所有的人都会产生公正性抱怨的。
无论是教育公正还是社会公正,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都不能停留在“物的分配范式”之中,都必须要向“以主体为中心”的公正观发生转变……
……【阅读全文】
今天拿到一本山楂树之恋以前在光合作用逛书店的时候有看到它被摆在醒目的位置就知道这又是一本畅销书可我对这些畅销书历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但是今天还是忍着重感冒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把它看完了或者说翻完了眼泪不是因为看书的原因而是因为感冒啊很久没有这样重感冒了浑身酸痛两眼流泪鼻子冒泡泡说实话翻开这本山楂树之恋看了开头我就知道又是一个凄婉的故事一定是某个美丽的女孩爱上一个英俊的男孩后来有一大堆的误会再后来两人相互托付从灵魂到肉体再后来男孩重病身亡女孩凄凄惨惨戚戚的哭别和三十年后的哀婉果不其然我花了两个小时看到最后基本上就是我所设想的构架建议可以拍成电视连续剧一定像韩剧那样可以吸引一大批的眼泪而且题目起得好哇山楂树为什么不是梨树苹果树松树柏树木麻黄就是因为山楂树比较少见更浪漫一点而已估计是这样的……
……【阅读全文】
前一阵子看了《重点高中》这本书。
《重点高中》是一部以一个教育局长的深层思考为出发点的一部教育小说。原著的封面上说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教育小说,我倒觉得未必那么厉害。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所重点高中的故事。这所重点高中有一年的高考出现了四十四张雷同卷。原校长被撤职下马,宋晓丹走马上任为副校长,接管这间重点高中的全部工作。宋晓丹顶住各种压力,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改革。整顿改革期间不免受到一向固守教育旧体系的教育者的重重矛盾,层层阻力,甚至还有前夫的情感纠葛,情敌的仇视目光,但宋晓丹最终用事实证明了她对这所重点高中改革正确。
其实这本书我匆匆看完后,觉得这是一本庸俗理想化…
……【阅读全文】